恢复堂食后,广州人满血复活了

文: 林澤君

來源:新周刊(ID:new-weekly)

△12月4日晚,位於廣州天河東路的廣九餐室,門前已經有幾十位食客在等位。

被譽為“美食之都“的廣州,餐飲一直是本地生活的溫度計,“今天吃什麽”是大家最關心的事,這個話題最容易打開一個廣州人的話匣子。

路邊久經考驗的大排檔,排長龍的燒臘店,你家樓下的雲吞店,轉個彎就到的茶餐廳……都是刻在廣州人DNA的記憶。

11月30日,廣州11區陸續解除封控,恢復堂食。《新周刊》記者當晚走出家門,拍攝了一期圖片故事《廣州的煙火氣,回來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過去這幾天,廣州人吃得還好嗎?我們繼續深入煙火氣的內部,走訪多家餐廳,尋找廣州的這座城市的人氣和鑊氣。

△12月3日,廣州酒家文昌路店。

第一站,我們來到廣州酒家文昌路店。疫情前,來這裏喝早茶都需要排隊等候。據店內負責人介紹,在疫情期間,許多員工也沒歇著,參與支援保障供應工作。恢復堂食後,上座率恢復到了五成,三層共能接待2000人左右,二樓目前暫未開放。

△聊著公司的八卦、喝著熱騰騰的鐵觀音,一轉眼就坐到了中午,黃小姐笑稱這是“廣式brunch”。

“這是我第一次嘆早茶。”居家隔離10天後黃小姐實在憋不住了,一大早克服嚴寒,約上三五好友,從海珠區趕到文昌路的廣州酒家。

來廣州工作半年,不會做飯的黃小姐不得不面對本輪疫情的挑戰。還好,她得到了不少關照。“多虧我幾個室友姐姐,做好飯就敲門叫我,我每天只要負責買菜和洗碗就行了。要不是有她們,我恐怕要吃10天泡面。”

從小在成都生活的她首次體驗早茶,面對“花裏胡哨”的菜單顯得有些束手無策。她一邊感嘆廣州的叔叔阿姨生活安逸,一邊跟朋友學習倒茶時叩桌的禮儀,聽朋友講“三元及第粥”的由來。最後,抵不住誘惑的她還點了個脆皮燒鵝。這是她最愛吃的粵菜,皮脆、肉嫩、骨香、肥而不膩。

△廣東人冬天有吃羊肉的習慣。位於海珠區江泰路的清心羊傳統炭爐羊肉煲,一到冬天便成熱門打卡地。

△二樓天台上,清一色的年輕人在圍爐取暖。

來自湖南的王先生住在海珠區西滘村。此前,他被送到佛山的酒店集中隔離,8天後回到海珠區,他所在的低風險區域迎來解封:“幸福來得太突然了,那天我在街上走了十幾公裏,看看有啥變化。”

雖然收入減少,但他覺得“這是一次難忘的人生體驗”。隔離期間,他每天堅持在房間裏做半小時無氧運動,希望能增強免疫力。從事銷售工作的他需要經常出差“跑單”,但疫情期間出行不便,他開始轉戰股市。“幸好11月股市行情還不錯,壓力減輕不少。”未來的生活怎麽打算?他說:“希望今年可以回家過年。”

△每次下館子不知道吃什麽時,來自汕頭的陳先生就會踏入牛肉火鍋店。味蕾上的享受,能緩解他的鄉愁。他認為牛肉營養豐富,打火鍋的方式最能吃出肉的風味,“而且不上火”。

11月初,陳先生本想約定朋友撮一頓火鍋,不料遇到“暫停堂食”。身處天河區,陳先生慶幸疫情對他影響不大,每日叫外賣解決三餐。從事新媒體工作,居家也能完成KPI,只是在床邊辦公效率會變低,“工作不了一會兒,我就躺在床上玩手機了。感覺整個人郁郁寡歡,總想出去走走。”

遲到半個月的火鍋,圓夢於解封後的第一個周末。他說,火鍋和冬天更配。

△潮發牛肉火鍋店後廚,工作人員正在切肉。

潮發牛肉火鍋店負責人林先生稱,他們創店已有17年,目前在廣州有38家直營店,其中海珠區有7家店。冬天是火鍋行業的“春天”,目前店鋪大多數已開門迎客。暫停堂食這段時間,他們積極應對,推出牛肉火鍋外賣和冷藏的牛肉丸,“銷量還不錯,最多一天賣出近800斤的牛肉丸”。

林先生對自己的牛肉品質很有信心。他們在寧夏自建1400畝養牛基地,將牛運到廣州江高屠宰後分發各門店,確保3小時內銷售完畢。今年他們對品牌全新升級,主題顏色是“燈籠橙”。這是源於潮汕人生活中一盞盞的“潮汕燈籠”,他希望廣州可以像燈籠一樣,慢慢點亮,照亮生活,恢復如常。

△12月3日晚,海珠區東曉南附近的美食街,這裏是遠近聞名的宵夜集中地,恢復堂食後,生意開始慢慢回歸。

△東曉南美食街人氣最旺的,是一家自選串串火鍋店,大老遠就能聞到香辣味。寒冷天氣下,上座率恢復到了6成左右。

△12月4日,廣州天河南一路,各色飲品店逐漸恢復人氣。短短的一條街,將體育西路地鐵站和幾個大商場串聯起來。年輕人出來逛街,最愛在這裏買杯喝的捧在手上。這裏的飲品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更新迭代,這周還在營業的奶茶店,下周可能就消失了,被網友笑稱為“奶茶店試驗場”。

△12月5日星期一的中午,海珠區細崗路煲仔飯。

王小姐很開心,自己終於吃上了最愛的滑雞魚腩煲仔飯。她覺得熱氣騰騰的煲仔飯令人“暖粒粒”,薄薄的一層鍋巴更是讓她欲罷不能,“用肉汁拌著米飯很絕”。

暫停堂食那段時間,工作日中午她只能帶便當,“少了很多快樂,因為自己做飯並不好吃”,跟同事一起出去吃飯,是她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光。有時遇上不認識的同事,一起吃頓飯就加上微信了。難怪她會認為,工作日午餐是行走職場的“殺手鐧”。

△12月5日晚,廣州正佳廣場,慫重慶火鍋廠。如果不是空氣裏彌漫著香味,你可能以為這是個酒吧。店裏的員工都很年輕,顏值、穿搭都在線,跟客人打起招呼來也是活力滿滿。

△晚上8點,整個店開始躁動起來,全部員工跳起熱舞。食客拍照分享至社交平台,打卡氛圍感十足的火鍋店。

△“一直都這麽多人排隊。”店內員工介紹。恢復堂食後,生意迅速恢復,即使是工作日也要排隊半小時以上。

“上鏡且有意思”,這就夠了嗎?已吃過多次的劉小姐,對慫火鍋的奶茶和檸檬茶贊不絕口。土生土長的張先生則說:“我被辣哭了!”

△“終於吃到不坨的粉了!”

家住荔灣區的李小姐在海珠區上班,這家“周成芝螺螄粉”令她心念已久。之前點過2次外賣,“跑腿費要9元呢”。這是她第一次在店裏嗦粉,挑起米粉拍照發某書軟件。

△用料十足的螺螄粉。

李小姐笑稱,自己正在打造一個“美食博主”的網絡人設,這樣即便失業也能有點事做。疫情前,她每天都在盤算廣州有什麽好吃的店,然後約上朋友一起去,拍照、調色、寫文案、蹭熱點,想標題,一氣呵成,越來越輕車熟路。

雖然粉絲不多,也不賺錢,但她很喜歡與別人分享這座城市的美食,那裏有最真實的煙火氣,人們的臉上有最珍貴的快樂,畢竟,“吃到好吃的東西就會感到幸福”。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