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国内日料店何去何从?

日料海鮮還能吃嗎?日料店們該如何應對?

8月24日13時,日本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排海,核汙水經由1公裏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海關總署也與於24日發布公告,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核汙染水排海,對全球海洋環境將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危害,也讓國內日料店的食品安全受到廣泛關注。

日料還能吃嗎?面對該疑問,國內多個連鎖日料品牌均在8月24日進行了緊急回應,其中包括大雄壽司、夏樹壽司、鳥鵬燒鳥居酒屋等知名連鎖日料品牌,這些品牌在官方賬號均發布聲明,表示采用的食材均為正規渠道采購,符合安全規範,目前已全面下架與日本進口水產品相關原料的菜品,拒絕使用日本核輻射區原料。

比起食材來源,對於廣大國內的日料店經營者而言,日本強排核汙水所帶來的負面輿論,才是最大難題。

#多家日料店緊急回應負面輿論

8月24日,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的公告。受這一政策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國的日本料理餐廳。日料店不僅難以把食材新鮮,即“當天從日本空運過來的”當作賣點,甚至連采購食材的渠道都難以保證。

在日本排放核汙染水後,關於#日料店客流減半#、#日料還安全嗎#等話題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熱議。可以說,核汙水排放入海,讓國內大量的日料品牌同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

8月24日,美心集團旗下元氣壽司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我們不想用任何對消費者有風險的食材,今年3月日本公布計劃開始,我們已經啟動停用日本食材的計劃,逐步替換掉日本食材。從7月份開始,所有門店已經沒有使用日本海產了,改用國產和外國安全海域的優質食材。”

廣東佛山的夏樹壽司發布“緊急聲明”稱,夏樹壽司從未使用任何與日本有關的食材!不管過去,還是將來!所有食材均來源於正規渠道。重慶的奈賜壽司表示,本店無任何日本進口食材,三文魚為挪威進口,其余食材均為國產。此外,近年來在中國市場加速布局的日本回轉壽司品牌壽司郎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我們很大部分食材來自日本以外世界各地,日本產地部分會盡快聯系其他產地供應。”

可以看到,不僅大型連鎖品牌,多個地域型日料品牌也就食材來源發布公開聲明。資本市場上,國產水產養殖概念股也掀起了漲停潮。

核汙水排放對國內日料店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一水產品進口商表示,日料常規食材為三文魚、青花魚、秋刀魚與鰻魚等。青花魚與秋刀魚即便不從日本進口,也能從中國台灣等其它渠道獲得;而日料中的高人氣食材三文魚,主要來自智利與挪威;至於鰻魚,則早就實現了國產,日本甚至需要大量進口中國養殖的鰻魚。

長沙一日料店店員向搜狐美食透露,大連海膽目前正處在最佳食用期,風味比北海道海膽還要濃,價格更低,顧客的接受度更高,目前其店內只售賣大連產的海膽。

#日料店還是門好生意嗎?

綜合來看,日料店的供應鏈並未遭遇重大沖擊。而且早在此次核汙水排海之前,日料門店收入近年來就已持續下滑。

近幾年雖然受新冠疫情沖擊,但日料行業還是高景氣度,因此日料門店數量仍保持增長。一線城市是日料的主要消費地區。一方面是外來人口和年輕消費者數量龐大使得本地的飲食消費習慣多元化,對於日料的接受度較高;另一方面,城市平均收入更高,能夠支撐起更大的消費規模。

然而,受消費不振、消費降級等因素影響,日料消費水平整體下探。來自智研咨詢的數據顯示,隨著國內日料行業門店大幅增長,日料門店年均收入大幅下降,從2015年的424萬元下降至2022年的241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拉面店、鰻魚店、燒鳥店等大多數平價的日料店來說,食材本身大多來自中國本土,比如鰻魚通常是福建養殖,燒鳥店也以中國的雞肉為主。因此,此次日本排放核汙染水更多影響的是以新鮮生魚為核心食材的高端日料店。

一高檔日料店老板表示,餐廳前幾年因為外部環境處境艱難,去年年底好不容易開始回了點血,現在又得面臨海產供應短缺,那些食材從日本進口的高端懷石料理影響最大。

然而,食材的陣痛是暫時的,更大的問題在於聲譽受損和顧客信心的下滑。面對失去信心的消費者,日料店們該如何破局?

#國內7萬家日式餐廳該何去何從?

根據大眾點評2023年6月的數據統計,目前中國內地有79324家日本料理店,是排名第六的菜系。

早在今年7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就表示,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汙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10個縣(都)食品。當月中國從日本進口魚類等水產品約2.35億元,環比下降33.7%,同比下降28.5%。

為確保產品原料的供應穩定,部分日料店也早已開始引入多樣化的海產品,包括來自新西蘭、加拿大、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鮮。多家日料店店主表示,海鮮都從國內選材或從除日本外的其他沿海國家進口,未來或將考慮調整產品線,撕掉“日本產”的標簽。

實際上,日料一直是價格虛高、虛假宣傳的重災區,“日料刺客”也飽受網友詬病,一些平價日料店也隨隨便便就人均三兩百。甚至一些日料的招牌菜,原料早已不來自日本,但仍按“日本進口”宣傳。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核汙染排放引發的市場和政策的變化,所謂“日本進口”、“當天空運”等被不良日料經營者炒作出來的噱頭,以及通過“玩概念”和“講故事”創造出來的溢價空間,或許將不復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日料行業的一次洗牌。

此外,日料店們需要積極調整產品線,拓展供應鏈,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可替換的產品,撕下“日本產”的標簽,以應對日本排放核汙水所產生的影響。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