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进军超市的底层逻辑

文: 博雅

來源:零售商業財經

近期,中國郵政試點生鮮超市的動作引發行業關注。官方數據顯示,蘇錫杭生鮮超市開業16天(截至10月6日),日均人流180人次,新增會員468人,日均銷售額4573元。

這並非中國郵政第一次嘗試跨界超市業態。今年7月,“蓉郵生活超市”的開業標誌著全國第一家“郵政網點+商超+社區團購+郵樂小店”新零售平台的落地,並以“國家隊”的姿態服務實體經濟、響應助推鄉村振興的號召。

想要做好零售業並非易事,中國郵政對零售業的理解在跨界實踐中不斷加深:水面之上是超市,水面之下是近場電商,更深層次是對其上遊種養殖基地、物流體系、供應鏈和前端門店的有效整合。

換句話說,中國郵政要做的絕非是一家物理空間的超市。

01

十年商超夢

生活、生鮮一把抓

前有蓉郵生活超市,後有蘇錫杭生鮮超市。今年下半年,中國郵政成都市青羊區郵政分公司、無錫江陰市郵政分公司紛紛試點超市業態,不光賣起了生活用品,還賣菜。

據“蘇郵文化”消息,蘇錫杭生鮮超市分為樓上樓下兩層,共317平方米,分為蔬菜、水果、水產、糧油米面等農產品展銷區。目前已開放一樓100多平方米,吸引了多家農場主和供應商上百款產品進場展銷。

與主打“生活用品”的蓉郵生活超市相比,蘇錫杭生鮮超市不光面積大,在門店屬性上更偏“永輝化”,“江陰市家庭農場集薈”、“農場直銷”等標語也表明其以生鮮農產品為抓手,為老百姓提供高性價比、高頻剛需產品的項目定位。

在傳統超市業態頻陷困局、大型超市逐步退場之際,令人好奇的是,中國郵政為何要做超市?

聚焦“人”,郵政業配以零售業,意味著消費者兼具客戶與顧客雙重身份,可以將辦理郵政業務之余閑置的等待時間,轉化為超市購物挑選的時間;亦可以將超市受眾群體轉化為郵政儲蓄、快遞等業務的潛在用戶。

聚焦“場”,以蓉郵生活超市為例,其“店中店”形式無異於將網點閑置的場地空間拓展為超市的盈利空間。

郵政超市不需要支付額外的房租成本,在成本控制上極具先天優勢。固定成本的降低,也意味著消費者有更大幾率獲得高性價比的商品。

一直以來,房租都是零售企業最大的支出部分。近年來,沃爾瑪、家樂福、太平洋百貨等零售企業因不斷高企的商業地產房租而深陷“關店潮”,逐漸上漲的租金侵蝕了零售商業的利潤,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零售業的繁榮發展。

很顯然,當商業跨界成為第二增長曲線,郵政開啟商超“副業”不僅是自營網點業務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其布局了十年的一盤大棋。

02

六年電商夢

欲造郵政版“明日達超市”

成都、無錫兩地的試點超市,都毫無例外地融入了社區團購業務。

社區團購在經歷了“百團大戰”後從火爆回歸理性。前不久,美團優選從“社區團購”正式升級為“明日達超市”,明日達超市以“一站式購物”再加上次日達的便利,進一步提升下沉市場用戶的購物體驗。

美團優選品牌升級的舉措意味著社區團購與電商業務的融合趨勢,而這一趨勢在中國郵政近年來的零售實踐中同樣有跡可循。

「零售商業財經」認為,中國郵政通過塑造“郵政農品”打造“貨”的優勢,再擴容配送履約範圍,在盤活末端渠道資源的基礎上實現門店自提,其目的在於打造郵政版“明日達超市”。

眾所周知,社區團購作為一種“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新型零售模式,其核心競爭力是“履約”而不是“燒錢”,衡量履約能力高低,還得看物流配送端和供應鏈端。

物流配送端,中國郵政快遞海、陸、空全方位發展,自去年郵政快遞正式宣布大提速以來,全國多省市地區具備實現次日達服務,甚至達到次晨達的極速體驗。

再者,國家郵政局今年5月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國內快遞企業總體滿意度排名前三名為順豐速運、京東快遞、EMS。在近10年的快遞企業滿意度排名中,中國郵政也始終名列前茅。

供應鏈端,中國郵政對“新零售”的理解並不亞於盒馬。在加碼供應鏈滲透上遊,從源頭增強行業壁壘的過程中,中國郵政具體做了兩步:

第一步,建設全國“郵政農品”基地,以農產品直銷的方式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塑造“郵政農品”品牌力提升競爭力。

據了解,郵政農產品基地的合作模式為“郵政+企業+農戶”,為農產品龍頭企業和領軍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農資農技、源頭品控、品牌賦能、倉儲物流、產銷對接等服務,旨在讓消費者吃得更好、讓農民賺得更多。

在“郵政農品”基地的發展規劃中,未來將打造150個全國級和850個區域級郵政農產品基地。以湖北省為例,現已建成仙桃鴨蛋基地、湖北茶葉基地、十堰大米基地和宜昌柑橘基地4個全國級郵政農產品基地,以黃岡蘄艾、潛江小龍蝦、大洪山香菇為代表的50個區域級郵政農產品基地。

第二步,持續打造“919電商節”,優化“網點+站點”雙向引流、數字貨幣、代收自提等服務場景,加快打造農村電商生態圈。

自2017年至今,中國郵政“919電商節”已連續舉辦6年。綜合以往報道了解到,“919電商節”為農業農村部主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系列活動之一,這也是構建郵政農村電商的造節手段之一。

截至目前,中國郵政已打造857個萬單農產品大單品,81個過千萬工業品大單品,建成了叠加電商、寄遞、金融等場景的郵樂購站點42萬個,通過向站點提供進銷存功能,提升了農村綜合服務能力。

上文提到了中國郵政對“人”與“場”資源的再利用,以“網點+站點”聯動模式豐富獲客場景;而面對“貨”這一關鍵要素,則以“塑品+造節”的方式重點拓展郵政農品、批銷大單品,進而發展出了一套具有郵政特色的農村電商新零售模式。

03

國家隊“跨界王”的想象力與格局

2020年底一項數據顯示,中國郵政依托自身遍布城鄉、覆蓋全國的優勢,坐擁近9千個攬投部、5.4萬個營業支局所和42萬個信息系統完善的合作郵樂購站點資源。

門店選址好、布局網點密,還有“國家隊”的信用背書,中國郵政頻繁跨界的先天優勢與底氣十足,可後天挑戰在於,如何選好賽道?如何在經營管理上不掉鏈子?

縱觀近十年來中國郵政的跨界實踐,電商平台、商超、便利店、奶茶店、咖啡館、藥店、MCN機構、生鮮超市、跨界“履歷”雖然寫得滿滿當當:

2010年,中國郵政聯合TOM集團打造的電商平台“中郵郵樂網”上線;同年,中郵百全連鎖超市開業;2015-2017年,“與農便利店”、“都市管家”、“郵樂購”等便利店品牌相繼落地;2019年,中郵大藥房首店落地;2021年,“郵氧的茶”火了,網友紛紛排隊打卡;2022年,中國郵政又先後推出郵局咖啡、MCN運營中心……

中國郵政董事長劉愛力曾多次在發言中提到,要“提速”“改革創新”,推動中國郵政二次崛起。

如何理解中國郵政的“提速”?

表面上看,是郵政快遞服務升級、時效更快;實際上,還體現在以5.4萬個營業網點為根,提升孵化新業務以構建“郵政+”大生態的速度。

如果說實體經濟是虎,互聯網經濟是翼,兩者結合才是如虎添翼,那麽中國郵政在多年的跨界實踐中已然具備了起飛的基礎條件,而作為國家隊“跨界王”,其想象力與格局該如何體現?

「零售商業財經」認為,從更深遠的角度來看,中國郵政“二次崛起”的核心點應當是在承擔好社會責任的同時,有力服務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成為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

阅读剩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