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工人》丨青山资本2023年中消费报告

來源:青山資本(ID:cyanhillvc)

網約車平台注冊司機總數已經超過一億,仍然每天有超過2萬新司機注冊,各地區陸續宣布飽和;外賣員每天新注冊也超過2萬;各大廠裁員的消息真真假假人心惶惶;大學生延遲畢業,不想走出校園...“就業”已經成為敏感詞,“靈活就業”“慢就業”等等新詞的定義普及屢屢沖上熱搜。

我們嘗試去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看看這個時代到底在發生些什麽。抽絲剝繭,除卻“國際形勢”“疫情”等大家司空見慣的因素之外,“平台”作為一個鮮明的主角映入眼簾。

走進平台,我們發現它的影響力之巨大已然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這背後,是數億依托平台生存的勞動者。他們沒有辦法被簡單定義,也不屬於過去對勞動者劃分方式中的某一種。他們當中有的人高學歷高智商,有的人做著基礎的計件工作,也有的人被大量的人關注,舉手投足萬眾矚目。

我們將其統稱為“平台工人”。

01

平台工人是誰

平台工人的定義

工人 = 勞動換取報酬 + 不掌握生產資料

勞動換取報酬

工人定義的重點在於“以勞動換收入”,因此被稱作“worker”或是“labor”。在社會經濟學概念裏,工人指的是“無產者”。區別於可以用收房租、股權升值等等通過資產獲取報酬,工人依靠勞動換取報酬。不同職業名稱只不過在描述在不同產業裏的勞動方式,比如農民、程序員、外賣騎手,或者是醫生、老師、餐廳服務員、遊戲主播。今天談到工人,若只聯想到工廠裏的勞動者是有失偏頗的。

平台讓復雜產業鏈中的每個工作被流程化、標準化、數字化。比如外賣小哥,其實扮演了新型流水線中一個固定環節的勞動者。這種工業化的工作方式也是將這個人群稱為工人的直觀原因,但不是根本所在。雇農本質也算工人,工人的身份性質與產業無關,與付出的勞動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也無關。

《資本論》第 1 卷:“自由的工人,這裏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區別於奴隸和農奴,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

不掌握生產資料

隨著技術的發展、機器的運用,生產方式本身進步了,生產資料也在發生變化。農業生產中生產資料是土地,占有生產資料的地主,出賣勞動力的是農民。

工業革命之後,生產資料發生了變化,工人一詞成為了無產者最廣泛的表達。當電氣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乃至今天的AI革命發生時,生產資料和生產方式都發生了大幅的變化,產業越來越發達和豐富,很多新的工種出現,工人的本質慢慢被模糊和忽視。

勞動者是結合生產資料才能讓勞動力發揮價值的人。一個沒有出租車的司機只是概念上的出租車司機,只有當他駕駛出租車工作時,其勞動力才能創造價值。

那麽,今天一個自己租賃乃至購買汽車的網約車司機是工人嗎?依然是的,因為平台本身成為了司機以勞動力獲得價值必須依附的系統或工具,平台的連接功能正是新時代的核心“生產資料”。如同一個自己有扳手的螺絲工、一個有電腦的程序員、一個有相機的網拍攝影師,在今天依然是工人,因為他們不掌握核心生產資料。

《資本論》第 1 卷:“在自動工廠裏重新出現了分工……實際操作工作機的工人和這些機器工人的單純下手……除了這兩類主要工人外,還有為數不多的負責檢查和經常修理全部機器的人員,如工程師、機械師、細木工等等。這一類是高級的工人,其中一部分人有科學知識,一部分人有手藝。”

獲取勞務報酬和不掌握生產資料是工人的基本要素。另一種更簡單的判斷方式是失業現象是工人階級特有的災難。只要正在經歷失業或為失業焦慮,我們都是工人的一員。

02

平台工人主要工種概況

我國符合平台工人概念的人群超過2億。近十年是我國GDP增速跌破8%並一路放緩的十年,但失業率基本穩定。因為這也是平台快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和行業、持續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環節、推動要素重新配置的十年。平台工人數量很多,這個群體已成為就業主力。了解平台工人的生活狀態,研究平台工人結構的演變,不論是從生產還是消費的角度,都有很大價值。

從與平台的關系來看,平台工人主要分為三類:

1.完成平台的搭建、運營和推廣。如程序員、電商行業運營等。一般在平台全職就業。

2.根據平台規則,依托平台工具,接受派單完成工作。如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等。數量龐大,勞動關系靈活。

3.利用平台引流,完成服務。如達人、網拍攝影師等。常有兼職、個體戶出現,工作方式彈性化。

我們選擇了6個受關注程度高、對社會影響力大的工種,來展示平台工人群體的貢獻和個體的掙紮。

常見的報告和文章中出現的行業人口數量統計,一般有三種口徑,人數依次減少:

1.注冊過。在平台注冊過的賬戶數,體現了多少人曾經試圖成為這種平台工人。例如滴滴司機總注冊數為7000萬。

2.工作過。一段時間內有激活過賬戶,說明多少人真的做過至少一次。例如美團去年獲得過收入的騎手為624萬。

3.常年從事此工作,以此為生、為主要收入來源。如多次使用賬戶、活躍在一線的數量,展示多少人是穩定在工作而非嘗鮮或玩票。例如郵政系統統計的一線工作的快遞員約為252萬。

本文使用第三種口徑作為對主要工種的平台工人的數量的統計。

貨車司機

你可能知道的是:

貨車司機是平台工人中人數最大的群體,撐起了全球最大的貨運體系。作為我國貨運物流的主要貢獻者,貨車司機群體一度超過3000萬。在平台出現之前,這一職業早已廣泛存在。將貨車司機視為平台工人,是因為平台的出現極大改變了貨運工作方式,提高了效率,今天貨車司機充分“觸網”,已經成為依賴平台而生的群體了。

全國貨運平台已超過2500家。76%的貨車司機使用過貨運互聯網平台,其中近三成的司機貨源基本來自平台,超過七成的司機有一半以上的貨源來自平台。

公路貨物運輸量2022年為371億噸,貨物周轉量為6.9萬億噸公裏。貨車司機完成的公路運輸為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全部貨運渠道的最高,並且占據絕大部分比重。

疫情期間我們已經深刻體會到了,停一周哪怕停一天都會有巨大的影響。如果要醫院有藥、超市有貨、垃圾不堆積,要讓居民生活和企業生產正常運行,貨車司機的持續工作一天都不能缺少。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貨車司機曾經“馬達一響黃金萬兩,軲轆一轉金錢成串”。但那時的困境是:全靠紙質版的地圖冊、到地方只能等人接、進城只能半夜、貨和油都會被偷、車匪路霸真的會奪人性命。

現在平台帶來了安全,還帶來了更多貨源的渠道。拉一趟貨,油費是最大支出。返程是否跑空,決定了是這趟是賺錢還是辛苦白幹。平台發展帶來物流需求的高速增加,更帶來了穩定的訂單。

車企“0首付”的貸款買車政策促進了貨車大量出現。2022年62%的貨車司機認為車輛過剩帶來了低價競爭。而舉債借貸帶來的償債壓力更是驅使貨車司機超時工作的根源。隨著環保標準不斷提高,卡車使用壽命已經從以前的15年縮短到7年左右,無形中增加了司機購車成本,這也使司機們不得不延長勞動時間,造成普遍的疲勞駕駛。

超過七成的貨車司機學歷在初中及以下水平,本科及以上僅為0.6%。農村戶口占8成,往往拖家帶口,老婆孩子一起常年奔波。2022年女性貨車司機從業者占比大幅增加,同比翻了三倍,但也只有2%。

在這個行業裏雖然98%都是男性,但其實最好的搭配是卡嫂也能開車。有A照的卡嫂與司機每4小時換一次,人歇車不歇,省去了法規強制的休息時間,吃飯問題也在路上自己做飯解決。一般跑一趟10-15天,吃住在車上,整個家庭的工作和生活都在車裏。夫妻無論在工作效率還是收入上都高於單人單車。漫漫長路有照應,辛苦和幸福都在路上,在這倆狹小的貨車駕駛室裏。

外賣員

你可能知道的是:、

外賣或許是城市特色,但外賣小哥是重要的農村勞動力的承接職業。美團外賣小哥超過8成來自縣域鄉村。

民以食為天。中國餐飲業每年收入超過4萬億,其中絕大部分由充滿煙火氣的小館子提供。平台對外賣的支持,讓小門店有更好的存活空間。2022年中國單店投資額10-20萬的小型店同比增長47.6%。

外賣從餐飲切入,如今也服務了更多行業。美團已有過萬家24小時藥店,服務了2000萬用戶。即時零售相關的便利店、小超市近30萬家。疫情期間更是支持保供,覆蓋了30個省級區域,663個市區縣。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作為即時接單並且要每十幾分鐘就完成一次到商家取餐和給客戶送餐過程的工種,外賣小哥對於“算法”這個新鮮詞,卻已有入木三分的認知。為了適應算法,外賣小哥們都帶上了一副重新看世界的眼鏡。

比如,最難的不是找小區,而是電驢在小區外停哪、進小區後如何找到單元樓、該問誰。比如,騎車不會有不好看導航的問題,因為根本不能靠看,路線都得爛熟於心。比如,商家和顧客的習慣都會記住,畢竟點外賣也上癮。比如,奶茶店是yyds,單多好送,不像粉面會坨、蛋糕會灑。比如,喜茶奈雪星巴克都有單獨計價,圍著這些大戶做專送也夠賺了。

但最重要的是,永遠要戴頭盔,以及絕不能點提前配送。一個是關鍵時刻救自己的命,也救平台的命;一個是讓顧客的每一單都不會上升到投訴的程度,也是救平台的命。

適應規則後的所有動作導向清晰是外賣員的安身立命之本。平台一個參數調整就要影響整個工作狀態。當學會與規則和算法相處,細節裏能摳出的時間,可以直接轉化為少罰款、多拿獎勵和補貼。而接單的平台工人,指望基本單價是沒錢賺的,獎勵和補貼才是收入大頭。

最能帶來收入增長的,還是得一次送多單。前半個月的新手別想,一天十幾單就很好了。每日配送站點排行榜前面的100多單,都是騎手每時每刻接近10單同時在手才能實現的。

做到這樣級別的熟練工,每天上班時間比網約車司機少多了,還有固定的休息時間。送外賣其實勞累程度已經比大多數服務員和藍領工人要好了。但是,再冷再熱、風吹日曬雨淋,都得送。而且送外賣需要一直奔跑,電梯是等不了的。

因此雖然送外賣門檻不高幾乎沒有難度,在外賣站點依然能每天都會看到有幾個人幹了幾天就堅持不下去走人了。

發展到今天,很多人關心的意外保險其實已經比較完善了。只不過不骨折的摔車,如果只是出點血,外賣小哥往往會在送單賺錢和去醫院浪費時間之間選擇前者。畢竟診療費不超過三百,保險是不報銷的。

網約車司機

你可能知道的是:

2022年新發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同比多新增32.6%,2023年目前每日新增的網約車司機數相比2022年又增長了接近5倍。網約車司機成為當下就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日常在跑的司機約700萬,這700萬人支撐起了全國每月約14億的乘車次數。

網約車誕生的這十年來,憑空創造了比出租車更大的城市客運市場。

今年前五個月,僅官方統計到的合法合規的網約車訂單量就已經達到巡遊出租車的70%。從更一線的數據來測算,網約車訂單量已經至少占全部打車市場的六成以上了。

相比於公共汽車、地鐵輕軌這樣的方式,打出租車雖然相對方便,但也一直有價格較高、服務態度、潛在的繞路風險等問題。網約車的進入,除了在運載量和客運人次上有所幫助,更重要的是倒逼了出租車行業的進步。一方面網約車的即時下單和系統派單機制節省了司機和乘客的匹配和等待時間,另一方面完全的行程數字化雲端化也讓路線、價格都變得透明。網約車並沒有完全取代出租車的市場,而是在效率和服務質量上完成了整體即時出行市場的提升。

網約車作為更方便的存在,讓出行的可能性也變得更多。並且,網約車還創造了以前不存在的拼車、順風車等更方便更多樣化的服務。從最初不在行業監管內完全的C2C的模式,到B2C,再到逐漸納入監管體系走向正規化,網約車作為一個典型行業,也完成了共享經濟嘗試中平台與政策彼此博弈最終促進消費者體驗的過程。

從最初不在行業監管內完全的C2C的模式,到B2C,再到逐漸納入監管體系走向正規化,網約車作為一個典型行業,也完成了共享經濟嘗試中平台與政策彼此博弈最終促進消費者體驗的過程。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相比於其他平台工人,高薪、體面是網約車司機曾經的重要標簽。雖然也是在平台上線上即時接單、線下立馬跑活兒的工種,但坐在四輪的汽車裏還是少了些奔波感,多了些從容。更何況當年網約車平台大戰時,平台單日補貼可以達到4000萬。月入過萬曾經是基礎。白領、有車一族紛紛轉為網約車司機,即是嘗鮮,又真能賺錢。

但現在月入近萬可能已經鳳毛麟角。無論幾線城市,還在堅持的司機們一個月歇不了一兩天,每天出車十幾個小時,強度早超過了996。但到手往往只有幾千塊,算下來時薪已經不如工廠打螺絲的價格。

更直觀的感受是,一邊得多幹幾個小時,一邊是身體難以堅持,到了10個小時只想收車回家。39%的司機有頸椎病,胃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肥胖問題、腸胃功能紊亂、膽囊炎等也是最常見的職業病。飲食不規律、喝濃茶、抽煙是常見的狀態。

2023年以來,網約車司機成為尤其“卷”的平台工人去處。無數的白領在面對各種平台工人作為自己離開職場的“退路”時,首選了想象中最合適的網約車司機,卻在進入市場時才發現,這裏新人最擁擠,而市場規模卻在下降。

上百個司機搶一個單子的情況以前無法想象,但現在變為日常。甚至各地政府也紛紛出文警示,提醒謹慎入場。僅僅是官方統計的所有證件都齊全的網約車,目前已經是兩年前的兩倍多了。

大量湧入的新人們逐漸被薪水和健康問題纏住,慢慢又會考慮離開。究竟是否要跳出這個循環,每個司機都有自己的糾結。作為終日遊牧在城市的“都市遊民”,網約車司機們最後一點倔強的“體面”,凝固在車裏掛滿的“R星”裏。

那是一塊橘色底印著黑色“R☆”字樣的車載香薰片。即便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也不關心,這個標誌背後代表的是美國洛聖都飆車的遊俠和德克薩斯荒原上騎馬的牛仔。

程序員

你可能知道的是:

程序員所支持的中國互聯網平台基礎建設工作,讓幾乎所有中國人民都已經可以把消費和生活的絕大部分放在互聯網上解決,包括工作、娛樂、通訊、交易、理財乃至醫療、教育等。

在不上網的人群的調研中,很多場景無法現金支付只能線上支付是最大的不便。

在不上網的人群的調研中,很多場景無法現金支付只能線上支付是最大的不便。Facebook有一句名言“CODE WINS ARGUMENTS(代碼勝於雄辯)”。程序員工作的直接成果就是用各種編程語言呈現的一行行的代碼。

在程序員的工作中,數據處理和系統架構是平台時代最明顯的特征、最需要的高級技能。因為互聯網平台相比於傳統計算機行業有兩大特征:大數據、高並發。

字節在2016年每日處理的數據量為200萬億字節,而五年後這個數字變成了150億億字節,翻了7500倍。淘寶雙十一的並發峰值可達每秒鐘同時交易58.3萬筆訂單。這些方向的需求和供給的互相促進,進一步刺激了平台在雲計算、雲存儲、芯片、多模態大模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和積累。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程序員創造了無窮無盡的互聯網世界,這個字節世界有重量嗎?

UC Berkeley的計算機科學家John D.Kubiatowicz表示,存儲的字節是有重量的。閃存通過捕獲電子的辦法來區別0和1的符號串,當電子的數量一定時,被捕獲(數據被存儲)的電子就會獲得更高的能級,從而增加質量。一個字節的重量大約是1阿克,也就是1克的1/10^30。互聯網上目前有100ZB(十萬億億字節)的數據,也就是1克的1/10^7。這相當於40個人體細胞的重量,是一根頭發絲重量的1/4000,比一粒最小的灰塵還小一點。

一粒灰塵裏包含了整個互聯網世界。但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產生的所有數據,95%來自過去十年(2013年為5ZB)。未來,數據成為繼續爆發性增長的資產時,平台可能會越來越重,不管是虛擬還是物理意義上。

程序員相關的專業有多火、多高大上,每一個中學的父母和孩子都知道。禿頭、格子衫、高智商低情商的玩笑或指責,從來也沒有真正傷害過這個群體的自信——因為程序員始終是最高薪的那一群人。即便沒有成為行業頂端的大佬,只是兢兢業業的基層和中層從業者,也可以畢業不久做到年薪數十萬乃至數百萬。

直到目前為止,國內的程序員還是以年輕男性為主。男性比例超過91%,遠超全球水平(73%);35歲以下比例超過77%,同樣超過全球水平(70%)。“男程序員相親時因‘賺得多死得早’而被熱捧”的段子,好像冒犯了所有人,但在程序員高薪的人設下又無人在意。

增長可以掩蓋一切問題。平台的基礎建設高速奔襲的時候,從每天晚些下班到大小周再到996,程序員也樂得吃青春飯。累但早早有房有車高消費,程序員一向是自信的,而終日用腦的人設讓這種自信顯得並不盲目。

工作時必須西裝打領的房產中介和以格子衫為代表穿著隨意的程序員這兩群人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緊密聯系。過去十年,北上深杭這樣的互聯網大廠所在的城市,有無數的房產中介銷冠都是程序員成就的,尤其是當平台上市、期權兌現的時候。地圖上的“神盤”也都是依廠而建,只不過這個廠是互聯網大廠。程序員自嘲為“碼農”,工作的地方叫“xx廠”,但這些戲稱在房產中介的耳朵裏都是金錢的聲音。有格子衫、戴眼鏡、發量較少,談吐上話少低調、簡單直接的人來看房,中介往往忘履相迎。

在平台工人群體中,程序員是最高薪的職業,其實也是最基礎的工作。但這份工作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技術快迭代與身體亞健康一同發生。編程技術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新的變化,程序員必須持續關注行業發展,否則很容易掉隊。而上班期間飽和的工作量也會經常擠壓學習時間,只能業余補課。光明日報的調查顯示,程序員群體普遍缺乏休閑娛樂時間,個人休息不斷被工作擠壓,身體和精神承受雙重壓力。

作息不規律、體育鍛煉少、常吃外賣快餐等生活方式,讓很多程序員年紀輕輕已經身體多處報警,頸椎病、腰肌勞損、體重超標、失眠多夢以及脫發等是經常交流的疾病。受訪者表示:“自己的身體已經達到極限,但是不能停,好像一個陀螺,必須不斷地抽打自己,讓自己轉起來。

小測驗:你是否適合當程序員?

老婆給老公打電話:“下班順路買一斤包子回來。如果看到賣西瓜的就買一個。”當晚,老公只拿著一個包子回了家。請問為什麽?

因為他看到有人賣西瓜。

程序員的主要工作圍繞的是數據、算法和邏輯,使用的語言各自術業有專攻,但都是為與機器對話而設計。當AI風起,人類語言成為機器的語言,最高薪的職業突然感到了最直接的危機。而當經濟大環境出現增長的松動,房貸和高消費習慣卻難以松動,程序員開始成為最龐大的“迷失的一代”。畢竟,失去的痛苦,遠遠大於不曾擁有。

達人

你可能知道的是:

如果把發布內容的都算做達人,數量級是數億級的。僅抖音平台上廣義的達人就突破了1億。我們在此延用抖音官方報告中對達人的定義——1萬粉以上的創作者。在這種定義下,加上達人一般都是跨平台經營,很少有專注於一個平台的,我們根據各平台的創作者人數估算,全網的達人數量在500萬左右。

這些達人的存在,促進了各種類型的產品和服務在線上完成交易的動機和可能。2022年抖音各行業銷售額第一的賬號中,達人占比65.2%,超過品牌店鋪成為銷售主力。品牌與更多達人合作成為大勢所趨,全年建聯達人數量小於10個的品牌數量有所下降,而合作達人數量超過100、500、1000和2000個的品牌數量增長明顯。

相比於“網絡紅人”,今天的“網絡達人”也被稱為KOL(關鍵意見領袖)或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因為他們除了粉絲多(“紅”),還是相對專業、有一定垂直認知和能力的意見提供者(“達”)。不管怎麽稱呼,他們本質上在於給出觀點、引領意見,並通過對足夠多粉絲的覆蓋來實現對消費者認知的影響。消費者能夠記住的信息是有限的,當商品供給逐漸豐富,產品中開始出現“品牌”。當品牌逐漸豐富,KOL作為挑選、介紹的角色便越來越多。如今KOL也豐富起來,KOC因為更有信任感也開始成長起來。

達人絕不僅僅是品牌營銷的工具。達人群體制作的內容讓這些內容平台成為了新的搜索引擎,成為了生活百科的攻略大全。知識科普也日益成為達人創造的重要領域。

今天的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琳琅滿目的信息中可以獲得一切,但也深受海量信息的噪音幹擾。達人的作用就是幫消費者“外包”一部分學習知識、了解世界的過程,最終幫助用戶簡單地做出“選擇”。這一“選擇過濾”、把無數粉絲的選擇“集中表達”的過程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僅發生在購物的“種草”上,更是深入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有什麽事情我們的判斷和選擇是不受達人影響的?

我們用“剁手”調侃自己被“消費主義”綁架了,但各種新聞事件、社會熱點的輿情,求學、求職、婚戀、家庭、創業、理財的觀點,乃至世界觀的塑造、人生意義的追尋,這些方面各類達人對我們潤物細無聲的影響遠比買了件東西深遠得多。

僅拿短視頻而言,當下人均每天要看2.5小時。刨除那些一兩秒就不感興趣劃走的,粗算一下,每15秒我們就會被告訴一個新聞或者灌輸一個觀點,每天我們會被各種達人的觀點和信息引導超過600次。我們在無限的內容中被各種觀點拉扯,形成一個個“陣營”,大量的話題和對立被創造出來,我們主動或被動地被裹挾其中。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注意力匯集、影響力輸出、消費者認同後變現,是達人對社會施加作用並反向獲益的閉環。這裏面傳播力如同大喇叭一樣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對這一參數的追求也解釋了為什麽互聯網上達人的內容越來越光怪陸離。無論是經典的消費理論模型AIDMA(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Desire欲望/Memory記憶/Action行動),還是互聯網用戶生命周期模型AARRR(Acquisition獲取/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益/Referral再傳播),都能被達人如今無處不在的影響力所印證。

相比於其他的平台工人,達人可能是分布最廣泛、最沒有地域和城鄉限制的工種了。無論是田間的農產品、深山的貧困戶,還是上天入海的奇景、你不曾接觸過的階層的生活,達人們都能展示在我們面前。

達人的出現在今天是一種信息的平權,也是對傳統傳播學的挑戰。畢竟,傳播學作為社會學科中獨立的存在也僅僅是二戰之後的事情,最初只是因分析美國總統選舉以及對納粹的反思而起,並且重點關注於紙媒、電視、電台等中心化媒體。

在這種傳統的“名人文化”基礎上,美國社會學家拉紮斯菲爾德提出的兩級傳播模式可以視作達人存在價值的一種本質解釋:大眾傳播越來越難直接作用於個人,而是需要“輿論領袖”作為一個個小群體的“思想看門人”,來消化、擴散和強調。贊同的對立面不是反對,而是沉默。作為去中心化的發聲者,把一個個觀點傳遞到小群體,再打破他們的沉默,讓個體敢於表達贊同。這是達人在社會中真正的意義所在。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達人作為直面消費者的平台工人,因為產業鏈位置而獲得了最高的收入上限。一小部分年入千萬上億,更多的人雖然粉絲不多但也能接到廣告。平台的推薦算法和品牌的營銷策略,都使得達人賺錢不需要依賴極高的粉絲量。

但賺錢的背後問題重重。達人個體和公司的博弈永遠存在且沒有完美方案。平台支持了個體戶發展,公會、mcn的意義難辨。有流量的不需要公司,沒流量的是公司分散投資的一部分。公司簽一百個火三五個,靠那幾個賺錢,做的其實不是不是孵化是天使投資。在服務達人的行業社群裏,最常見的需求和討論都是達人在咨詢解約。

另一個難解的問題是,臉活在鏡頭前的人,難逃容貌焦慮。活在手機濾鏡裏的達人們,在濾鏡過的自己和真實的自己之間,產生的是心中的裂痕。

女性做美妝博主的多,因為商業價值從達人做內容的第一天就決定了:“入對行”是最重要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遊戲博主、搞笑博主,流量更大,但賺錢很難。

雖然不是所有的達人都是靠臉吃青春飯的,但背後的問題是,靠什麽吃飯就會不得不持續地在這個方向越投入越大,把自己的身體、時間、金錢都丟進去。沒人知道什麽時候停下來是最好的平衡。更多的時候,是想投入都不知道該如何投入。作為做內容吸引流量再變賣流量賺錢的群體,達人的長期精神狀態值得被關注,因為流量是最上癮的藥。

快遞員

你可能知道的是:

在平台誕生之前,中國市場橫廣縱深。過往十年中國快遞單量連年增長,從不足100億件到突破1000億件,占全球業務量60%,穩居世界第一,行業規模超過國鐵集團,超過民航業。”

這些流動的包裹背後都是一件件的商品,快遞體系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了每年14萬億的線上消費品零售額。而目前快遞業的規模仍然在高速奔跑,每年僅增量就相當於美國一年的總量。

快遞員支撐的不只是日常的“買買買”,還有捐向大山的衣服和書本、發到莘莘學子手中的高考錄取通知書、救急的藥品甚至救命的器官。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快遞員作為商品線上零售最後一公裏的存在,免不了因為直面消費者而產生的各種奇葩情況。拆包之後缺東少西,要被懷疑是偷吃偷拿;跟驛站或者顧客沒處好或者碰見難纏的,寧願被投訴扣錢也不上門;有時收貨的人不知情或不想收,搬著重物爬了半天樓卻吃閉門羹;有時開門取快遞的甚至是吼叫不停的寵物而不是人。不過,只要快遞裏不是活物、快遞不出意外中途損壞,都還是能接受的小事。

郵政局副司長近日在演講中表示,我國快遞行業十年來翻了十幾倍,但快遞小哥人數卻反而下降了。人社部發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快遞員排名第三。快遞行業的需求增長不言而喻,但為什麽快遞員的數量卻沒有增長?

一直以來,快遞員都供不應求。都是跑單,網約車司機和外賣有即時性,但快遞沒有。快遞就像是沒有時間限制的、慢下來的外賣員。甚至快遞員在線下送貨,經常會對居民承擔臨時幫忙的職責,完成鰥寡孤獨的居家訴求。年初有報告稱,消費者普遍認為快遞小哥是“疫情中的負重者”、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身邊人”。快遞員其實幹了很多職責外的事情,就像消防員一樣。快遞員救火已經不是個例新聞了,甚至有的快遞公司還有消防車。因為經常覆蓋周邊的寫字樓和居住區,對居民很熟悉,經常上門,消費者也樂得和快遞員搞好關系。

但快遞員慢不下來。雖然不像外賣,每一單都有時間限制,但快遞員一天也有被要求派送的總數。為了完成任務不被罰款,快遞員的工作時間其實遠超外賣騎手,因為一旦罰款,相當於一兩百單白送,可能一天的辛苦就泡湯了。電商平台彼此搶占市場的戰爭還在繼續,新老快遞企業也在卷價格,消費者鼓掌歡迎,而快遞員的收入卻日益微薄。

全年包郵的背後是幾乎全年無休的快遞員們。在電商平台各類大促節慶的12點之後,許多其他崗位松下一口氣,快遞員卻剛開始辛苦的最後一環。中國幅員遼闊,無數的小村鎮裏,快遞員不能騎車,只能步行送貨,日行4萬步可能是普通人的極限,但卻是他們的日常。

快遞員年度流失率在70%以上,其中有20%的快遞員轉行去送外賣。很多外賣小哥都得先在附近做幾年快遞才行,對那一帶地形和樓宇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快遞成了外賣的敲門磚。對於想多掙錢養家糊口的動機來說,快遞小哥的終點,往往是當外賣騎手。

快遞員少了,快遞卻在繼續變多。目前每年要產生2000萬噸的快遞垃圾,而整體回收率不到20%。最大頭的紙箱基本都被賤賣做紙漿,塑料則幾乎被廢棄無法再利用。每年上千億的包裹如何能更好的循環?這也是一個值得挖掘的價值千億規模的問題。

03

平台工人的結構變化

工人結構的一般演變規律

中國傳統工人結構中人數最多的是“制造業”,第二是“建築業”。在這兩個主力行業中,工人的結構變化演變規律存在著共性:早期主要是建設基礎設施的崗位需求,在基礎設施完善後,更多的就業需求存在於基礎設施之上或內部更高級更復雜的內容物搭建中,也就是滿足基本需求之後的進階、多樣化的需求。

在制造業中,衣食住等基礎需求(食品飲料、服裝、家具)的制造業工人數量比例持續下降。而運輸設備(汽車為主)、設備(高級工業設備為主)、電氣機械和器材、計算機/通信/其他電子設備的制造業工人數量則持續上升。這體現了在工業設備和消費級產品的制造業中,隨著市場需求變化,工人結構變化的規律。

在建築業中,商品房市場出現後,整體行業工人絕對數字大幅增加。這體現了行業初期對基礎建設工人的訴求。

同時從建築業工人的具體結構中能看出,當行業逐漸發展,最基本的建設工人的需求占比迅速下降,而地產中的安裝、裝修、裝飾和其他等需求占比持續上升。

當土地上已經蓋好了足夠的房子,裏面的內容填充、商業運營和營銷便成了主要的結構性需求。這點從房地產業(指銷售服務業,非建築業)、租賃服務業的從業人口顯著變化中也能明顯看出演變規律。

04

平台工人的歷史和演變進度

與上述工人結構的一般演變規律類似,因平台而出現的平台工人,其整體結構也在過去三十年的平台發展中不斷變化。當下隨著平台本身的發展到了特定階段,平台工人的演變進度也到了關鍵隘口。

互聯網平台在世紀之交時開始醞釀,最初的價值只在信息傳遞,核心收入是廣告。在完成各類線下實體信息的線上化過程中,互聯網是“媒體”的子集。在互聯網行業中,獲得信息的采編以及賣廣告的銷售人員是最核心的工種。

隨著互聯網在時間、空間上展現出的信息傳遞效率的領先,越來越多的實體產業開始受到影響和滲透。BAT(百度、阿裏、騰訊)作為初代巨頭,開始展現出“平台”的關鍵價值:雙邊網絡效應。無論是信息傳遞、商品零售還是社交領域,平台都因為雙邊網絡效應的存在而開始迅速發展乃至壟斷,並且深入影響每一個消費者。

這時平台工人主要以在平台全職就業的人為主,完成平台本身作為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搭建工作。程序員成為了最重要的平台工人,開始在互聯網的虛擬土地上添磚加瓦“蓋房子”,建造有壁壘的城池。計算機、IT、軟件等與編程相關的專業成為最為熱門的高校專業。

我們可以拿房地產來做對標,幫助理解平台工人的幾大分類。

當各個領域的互聯網平台都把領地基本劃分完畢後,我們能看到運營和銷售的崗位明顯增多,成為了互聯網公司裏和程序員規模齊平的群體。互聯網的發展開始進入更穩定的狀態。但緊接著,移動互聯網又來了。

近十五年來,隨著互聯網逐步走向移動互聯網,數字經濟在由虛向實的路上逐步深入。平台能影響和承載的產業形態越來越多,與實體經濟的綁定也越來越深。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程序員、運營和銷售再次出現了新的需求,新一輪的攻城略地卷入了大量的平台工人。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平台創造了新的兩類平台工人,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依托平台接單的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等,和利用平台引流的服務提供者。

接單型的平台工人,是過去十五年從無到有,增長最為迅速、與普通消費者關系最緊密的群體。平台工人解決了商品要素的物流體驗問題,實實在在地和平台互相成就,讓物流總成本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目前已到15%以下,這又釋放了經濟的活力和創新的機遇。只有“人人能發貨”才可“人人能賣貨”,只有“半小時送達”才能讓商品購買更加頻繁和方便。電商直播、短視頻種草、近場零售、純外賣餐飲,新賽道的湧現層出不窮。這是移動互聯網真正的價值,也是平台工人大量出現、類目繁多的開始。

演變到今天,當下到了關鍵節點:平台的基建已經基本到頂了。這是程序員、運營被裁員以及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直接原因,也是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後路”工作已經飽和的根源。

但平台的整體價值卻還遠沒有到頂。在平台軟硬件體系搭建完好後,平台工人的結構重點又開始向利用平台引流的服務提供者轉移。如同拿地蓋房完成了,購物中心建起來了,餐飲零售電影院也已經入駐了。新的各種類型的服務崗位會出現。過往平台已經完成的信息交互、AI智能、線下交付等軟硬件基礎建設,將成為創造新的需求和供給的土壤。

近年來,我們已經能看到大量新誕生的長尾職業。它們都在滿足一些曾經不存在的、未被提煉的需求,並且尚沒有成型的產業從業者。新的需求被發現後,用平台為工具載體和流量入口,新的從業者得以實現供給的落地。2022年騰訊數字生態帶動了147個新職業。隨著生活服務業數字化程度的加深,數字化運營師作為一種新職業僅在美團的需求總量就有400萬左右。

依托平台,新的崗位不斷出現,完成新需求和新供給的匹配,實現新的增長飛輪。比如平台對內容的需求催生了新內容編劇。比如在平台上因任何愛好都能被尊重,也能找到同好,從而出現的玩偶醫生這樣修復時光和回憶的匠人。比如因為平台助農這樣長期而宏大的產業發展主題而出現的各種新農人。

在已經為大眾所熟知的主流平台工人之外,我們還梳理了一百多個琳琅滿目的“新平台工人”,你會看到各種還未出圈的小眾崗位,但很有可能你會看到感興趣甚至將來賴以謀生的新職業。

05

平台是否還能容納更多工人

注:

1.∝為表示與某個量成正比例的數學符號,如y隨x的正比關系,表示為y∝x

2.智能化程度指機器、AI等非人工勞動力在整體的商品和服務供給中的份額占比,為0-100%之間的一個數字

3.國民總時間為總人口數、人口滲透率以及每一個消費者的用戶單體注意力加權相乘的函數

4.用戶單體時間價值取決於用戶在平台上做什麽。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用戶理論上能實現的需求更多

先看平台規模。

互聯網平台作為信息技術集大成的消費端應用,信息的高效“流動”是一切價值的基礎和起點。“流量”一詞如今已廣為人知,平台的價值一方面是流量的獲得與分發,另一方面是流量之上能產生什麽新的供需匹配、產業結構和市場價值。

“國民總時間”就是流量本身。它與互聯網平台的的使用人口與每一個用戶花在互聯網平台上各式各樣的內容上的注意力都有關聯。過往三十年,互聯網平台獲得的“國民總時間”基本見頂,這是比較公認的現實。總人口數和人口滲透率基本都沒有增長空間了。但用戶單體時間價值還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地產業的買地和造房結束了,建築工的就業紅利就消失了。但在地產裏創造商業內容的會成為新的價值。創意、運營、新的商業模式,都是讓地產行業規模持續上升的方式。比如住宅變為養老社區,商圈變為潮流市集,購物中心變為年輕力活動綜合體。

同樣的,平台完成基礎建設和產品滲透,寫代碼的、做運營的紅利也就消失了。但在互聯網上有限的流量內創造新供給和新需求價值的,也會帶來新的平台規模,從而推動新的就業。前面提到的眾多新平台工人,就是依托平台產生的新的供需匹配的各種可能性的開始。以前被忽略的人能看見。被忽略的需求能有供給滿足,被忽略的供給可以創造需求。

智能化程度的提升、需求多樣性的創造,都對用戶單體時間價值有影響。而這兩者之間也有促進作用。一方面,AI等技術不斷進步,智能化程度的上升讓更多的需求可以被供給滿足。互聯網平台依靠用戶提供的無限內容,實現了巨大的“國民總時間”,我們已經看到AI在重新定義內容生成,並且每天都能做更多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自己去不斷創造更多樣性、更新鮮的需求。技術進步永無止境,本意是為提升效率造福人類,但要避免出現產能過剩,讓技術發展有價值,需要前提條件:生產的產品有銷路,供給的服務有需求。

依托平台,我們已經在看到越來越發達的商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從純粹地要求效率和性價比變為更多可能性。各種正在出現的長尾新職業就是佐證。未來機器會在多樣性的供給上也做得越來越好,這時人能做的就不是和機器比效率,而是提供需求,指揮機器該幹什麽。

再看就業容納。

智能化程度越高,總體平台規模能支持的就業容納中,留給人類勞動力的占比就越少。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中提到,2025年機器將覆蓋全球52%的工作份額。以AI為代表的技術爆發始終在挑戰著人類的價值。好在我們已經看到,智能化程度上升本身也會在公式的右側帶來平台規模的增長。技術的發展對就業的替代和創造作用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爭議性話題,沒有定量的答案。我們能思考的,是如何努力讓技術成為人類謀求幸福的工具。當AI大風起,人類最好能做自己的舵手,指引載具的方向。

人類的思想與技術一同進步,利用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創造更多的需求多樣性,可能是未來長期的解決辦法。給機器指明目標,是人類最新的、最後的價值,也是未來解決就業的終極方向。

平台依然有就業容納能力,只是結構變了。

平台積累三十年,它能解決的就業崗位如同蓄水池,水池結構正在急速變化。發展到今天,平台已經完成了基礎的底層建設,開始促進和激發更多服務和內容的產生。部分行業集中失業、更多行業蓄勢待發是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節點。

未來當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數據作為最重要的資源要素,將更多的由平台來集中產生和利用,平台的規模更大、力量更強是必然,因此整體相對也能容納更多的平台工人。長尾職業如今在年輕人心中已經逐漸成為主流,當大蓄水池裏某些水池變小,但更多水池出現時,關注就業的人群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

06

為什麽感覺大家都在失業

一方面,這種“感覺”大家都在失業的“感覺”本身可能就來自平台,它放大了我們對客觀失業問題的主觀心理感受。這或許是算法可以引導、聚焦話題的一種魔力。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講到,平台正在進行工種的結構性變化。此變化帶來舊有工種崗位被壓縮、新工種還未被廣大就業者所知的情況。平台未來相對其他產業的確還能容納更多工人,但過去幾年到現在也確實出現了大量結構性的平台工人失業的情況。這是平台演變到今天,整體工種結構變遷的必然結果。

平台的發展正在帶來更多長尾新職業的出現。對於就業來講,理解平台的演變規律,充分利用平台這個工具,也許是當今職業規劃重要的手段。

07

平台的歷史貢獻和未來價值

疫情期間,外賣騎手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百姓買菜、吃飯的難題,網約車平台組織了醫護人員接送車隊。特殊的三年裏,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平台不可或缺的重要性。2020年到2022年以來,國家對平台經濟從“加強監管”到“實施常態化監管”。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在簡述2023年工作重點時指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兩會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即強調“支持平台企業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4月,市場監管總局提出采取五方面舉措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更加明確了平台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對平台的支持。

互聯網平台發展的這三十年,“恰好”很多其他現象也在同步發生。平台已經實現了很多貢獻,也還會持續產生價值:

1.承擔支柱產業拐點後的就業接納任務

城市化進程中買房者的花費變成了水泥建材工廠、房產銷售等收入,支持了就業大戶建築業。城市化吸引了農民工進城,但城市建設用地增速常年遠高於城鎮人口增速,積累的城市常住人口超過戶籍人口2.6億,其中大部分是未能落戶的農民工和隨遷家庭為主的農村人口。互聯網平台接棒房地產,作為新的大基建吸納了大量農業人口就業,讓城鎮化真正得以健康的發展。

2.現代全球化的實現和發展

全球化曾以殖民和掠奪的形式存在,而世界進入整體和平後的,產業裏的企業組織成為全球化的主體。過去三十年既是互聯網大平台湧現和滲透的時間,也是產業和企業高速全球化的三十年。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其實並不是產業,不直接創造價值,而是改變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隨著平台的發展,產品和服務生產進一步全球分工,甚至以個體而非國家產業為單位來創造價值再交換。平台成為全球各產業規模增長原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讓大部分人民的價值得以呈現

平台的發展讓人類前所未有的平權。從能力和資源來說,少部分精英遠超絕大部分普通人。但互聯網上每次信息的傳遞,觀點的互動,內容的表達,都是一次抹平背景差異的集體事件。往壞處想,這是網絡暴力得以發生的原因;往好處想,平台能發現沒有話語權但有優秀觀點的話語,即便身邊沒有掌聲,也能找到遠方的呼應。

4.支撐個人選擇

平台的發展讓信息流動更快,各種觀點百家爭鳴。全球每一個個體的文化理念、心理歸屬、價值認同,都變得極度泛化,邊界模糊。沒有平台的出現,性少數群體不會如此迅速地從同性戀變成LGBTQIACPKDGNFXUREW等97種。價值觀難有公允的二分判斷,但人類一定是在多元化的趨勢上越走越遠了。

5.讓熱愛成為工作

平台提供了需求和供給的多樣性和可能性。這種飛輪將不斷創造新的消費市場,而這些市場最初更多都發自真心的熱愛。平台讓不願做螺絲釘的從業者能做喜歡的事,讓對生活的熱愛成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6.平台是AI(人工智能)之母

平台對AI生之養之,沒有平台的發展,就不會有人工智能的誕生。在矽基生命降生前夜,孕育AI或許是平台最重要的使命。互聯網讓單獨的“計算機”成為了節點終端的“聯網器”,移動互聯網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網絡效應,對人類日常工作、生活的思想和行為數據進行了無孔不入的收集。平台帶來的“數字經濟”讓一切都“數據化”了,比如互聯網把海量照片、繪畫作品數據化,而這是AI有學會畫畫的可能的開始。當數據密度足夠大,更新足夠快,“大數據”打通了讓AI可以“學習”從而逐漸變強的路徑。

除了數據,平台的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所聚集的流量和資本,也貢獻了做AI大模型的基礎。中國人的吃苦耐勞構建起了龐大的平台工人的價值,國內的互聯網平台對社會資源的調動和集中是實現AI大模型研發的前提。在AI大模型這場人類角度上和國家高度上不能輸的戰爭裏,平台是最初的土壤和持續的供養。

08

尾聲

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數字經濟並不只是虛擬經濟,線上的背後是線下方方面面的“實”,而平台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平台經濟作為數字時代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對推動產業升級、優化資源配置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

平台有對消費端的“百億補貼”,也有對生產端的“百億農研”。平台企業並非慈善機構,但平台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各自基於企業自身目標的戰略規劃,在競爭中能夠遵紀守法地持續發展,實際上完成了更好地發揮社會責任、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正外部性。而在即將到來的萬物AI+甚至人類需要和機器人共處的時代裏,平台作為一種敢為人先的組織結構和市場主體,對於我們國家在未來不落人後、追求更好的發展,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

而平台的價值和意義,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吸納、整合、調動平台工人來實現的。每一位普通的平台工人每一天的努力工作,帶來了我們百萬億GDP背後的衣食住行,帶來了豐富的商品和服務,帶來了安全和穩定,帶來了精神食糧。工人從來都是創造主要社會財富的來源,在這個平台如此重要的時代,平台工人是社會的基石,經濟的支柱。

流動是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從秦漢對江河和大道的整合,到現代的高速公路、鐵路,再到當今數據成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的第五大生產要素。平台和平台工人承載著商品與信息的流動,平台就是“流動的實體”,平台工人就是那一槳一槳劃起流動的手。

目前能看到部分行業平台工人數量觸頂,來自平台發展進程中必然的結構性變化。希望平台工人吸納更多的就業,我們需要智能化的進步,更需要需求多樣性的實現。AI、XR等新平台的出現也會再次帶來新一輪的基礎建設和新的上層內容的機會。

平台工人是我們身邊的人,也是你我。在工作中讓每個人找到在社會上的功能、價值和意義,是平台經濟的時代裏社會制度發展的必需要求與必然結果。在追求社會整體的效率、自由和平等的歷程中,平台和平台工人舉足輕重。

參考資料:

上市公司公開財報、報告及官網

交通運輸部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

國家統計局年度統計數據、統計年鑒、人口普查報告

《The 2021 state of the Octoverse》GitHub

《A Day in Data》Raconteur

《字節跳動數據平台的實踐與演進主題演講》ArchSummit全球架構師峰會

《資本論第1卷》馬克思

《助老暖心出行計劃年度報告》高德地圖

《中通快遞員工數量「羅生門」》36氪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國現代物流發展報告》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國生活服務業就業指數報告(2022)》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x 58同城

《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1——卡車司機的群體特征與勞動過程》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中國卡車司機調研課題組”

《智能時代的客服中心變革與發展白皮書》阿裏雲

《永遠在路上:卡車司機群體特征與勞動過程》南方都市報

《意見領袖KOL的前生今世:我們是如何共享和改變觀念》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快遞員外賣員獲得的贊譽,能夠補償其遭受的控制和傷害嗎?》界面新聞

《網紅與網紅經濟—— 基於名人理論的評析》外國經濟與管理

《外賣騎手“新常態”》經濟觀察報

《騰訊新職業與就業發展報告(2022)》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 x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

《送外賣想月入過萬,越來越難了》新周刊

《數據時代2025》IDC

《手機存數據會變重?》廈門計量

《生活服務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的發展特征和發展趨勢》美團研究院

《滲透率逼近 30% 之際,如何監管聚合打車平台》晚點LatePost

《如何助力“碼農”成為當代“數字工匠” ——互聯網青年工程師群體調研報告》光明日報

《讓快遞小哥不再“心”苦,全國政協社法委開展專題調研》人民政協報

《凝聚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全總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領導小組負責同誌答記者問》工人日報

《碼農們的期權,成就北京一代地產神話》經濟觀察報

《巨量星圖達人2022生態報告》巨量算數

《極兔入場,快遞業仍然沒有新故事》有數DataVision

《互聯網營銷師已超1000萬人》人民日報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巡視員、副司長靳兵主題演講》2023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

《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x 國家發展改革委 x 交通運輸部 x 應急部 x 市場監管總局 x 國家醫保局 x 最高人民法院 x 全國總工會

《關於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

《關於頒布互聯網營銷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通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x 中央網信辦秘書局 x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 

《供養了1億人的貨車司機,渴望“被看見”》36氪

《多場景 大融合 2022新餐飲行業報告》美團新餐飲研究院

《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創作的力量2023》巨量算數

《餐飲向新 共啟繁盛 2023新餐飲雙主場行業報告》美團新餐飲研究院

《阿裏巴巴本地生活騎手就業扶貧報告:新服務催生新就業,新就業反哺新鄉村》阿裏巴巴本地生活新服務研究中心

《95後的貨車人生》貨拉拉

《2023中國數字經濟前沿:平台與高質量充分就業》中國信息經濟學會 x 中山大學互聯網創新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 x 廣州市大灣區現代產業發展研究院

《2023中國大陸薪酬報告 Salary Guide 2003》Michael Page Internatioal

《2023網約車司機健康調研報告》享道出行

《2023年程序員數據報告:全球有 2690 萬程序員,近一半不到35歲》程序員客棧

《2023快遞幸福感報告》京東快遞 x DT研究院

《2023看得見的粉絲價值—六大平台KOL粉絲分析研究報告》克勞銳

《2022中國短視頻+直播電商領域多元化用工報告》用友社會化用工研究院 x 巨量算數

《2022直播電商白皮書》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2022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國家郵政局

《2022年小紅書數據報告》千瓜數據

《2022年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騰訊

《2022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

《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2022年環境、社會及治理報告》京東物流

《2022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報告》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2022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韻達

《2022年度程序員薪酬報告》Levels.fyi

《2022年抖音站內達人生態洞察》蟬媽媽

《2022快手創作者生態報告》快手大數據研究院 x 創作者服務團隊

《2022抖音知識年度報告》巨量算數

《2022抖音電商國貨發展年度報告》抖音電商

《2022達人營銷發展洞察報告》新榜研究院 x 百度營銷

《2022程序員職場洞察報告》前程無憂

《2022程序員群體職場洞察報告》拉勾網

《2021年中國一線城市出行平台調研報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企業責任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x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x 美團配送

《2020中國幹線卡車司機大數據》滿幫集團

《2020上半年騎手就業報告.pdf》美團研究院 x 美團外賣

《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美團研究院

《2020餓了麽藍騎士調研報告》餓了麽 x 口碑

《“數字控制”下的勞動秩序:外賣騎手的勞動控制研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發改委發布會

阅读剩余
THE END